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山东省淄博六中2015高考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4-11-27 15:00:25

2012级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模块考试(语文)
命题教师:刘永胜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麻痹(bì)     症结(zhèng)     酵母菌(jiào)   一曝十寒(pù)
蒙头转向(mēng)
B.生肖(xiào)  鞭笞(chī)       处方药(chǔ)    量入为出(liàng)
不着边际(zhuó)
C. 贮藏(zhù)     重创(chuāng)  捋虎须(luō)    一哄而散(hōng)
封妻荫子(yìn)
D.熨帖(yù)    诤友(zhèng)   文绉绉(zōu)    方枘(ruì)圆凿
虚与委蛇(y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枉费心机     功亏一篑     合盘托出     鬼斧神工    对簿公堂
B.顶礼膜拜     出奇不意     汗流夹背     开门揖盗    鸠占雀巢
C.平心而论     坐收渔利     共商国是     关怀备至    黄粱一梦
D.进退维谷     屈意逢迎     迫不及待     怨天尤人    真知卓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网络歌曲词作者刻意追求“陌生化”、“小清新”等效果,导致不少歌词出现直白、浅俗、口水化等问题,______业界诟病。
②为破除城镇化“千城一面”“千村一面”怪圈,留住齐鲁特色乡愁,_____地方历史文化,我省从2014年起开始全面实施“乡村记忆工程”。
③在《咬文嚼字》发布的“2013流行语排行榜”中,“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民的风格广为民众认同,__________十大流行语排名榜第一位。
A.备受  继承  位居    B.备受  传承  位居
C.倍受  传承  跃居    D.倍受  继承  跃居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金秀贤不仅迅速成为韩国最炙手可热的男星,也成为众多女性观众心目中的“男神”。
B.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出口企业一定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切不可目无全牛,只看到出口欧美这一条路,而应试图打开国内市场。
C.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D.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附近发生里氏8.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萨摩亚红十字会官员罗斯玛丽斯诺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确保灾民有洁净的饮水和令人满意的卫生设施。
5.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的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B.“马年”春节刚过,省城“霾伏”天气又“重现江湖”,且污染程度日益发展。监测数据显示,大年初二14时,省城四个监测点的AQI高达534。
C.由于彩绘陶俑埋藏环境土壤的湿度较高,出土后所处环境湿度较低,再加上光、有害气体等的影响,导致彩绘产生干裂、起翘、褪色等问题。
D.据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
二、社科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祭孔大典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祭孔大典”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 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它所阐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将对中国乃至华人世界的文化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
6.下列选项中关于“祭孔大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
B.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
C.祭孔大典历经两千多年从未间断,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D.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表演紧紧围绕“礼”而进行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在交通路口,我们看到了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凡是需要排队的地方——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我们总能看到试图或已经“加塞儿”的人……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2级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模块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答案B(A项“症结”应为“zhēng”;C项“一哄而散”应为“hòng”;D项“文绉绉”应为“zhōu”)
2、答案D(A项“合盘托出”应为“和盘托出”;B项“出奇不意”应为“出其不意”、“汗流夹背”应为“汗流浃背”、“鸠占雀巢”应为“鸠占鹊巢”;C项全对;D项“屈意逢迎”应为“曲意逢迎”、“真知卓见”应为“真知灼见”)
3、答案B(“备受”,完全地、普遍地受到,侧重范围;“倍受”,加倍地、格外地受到,侧重程度。“继承”指一个对象直接使用另一个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也指按照法律或遵照遗嘱接受死者的财产、职务、头衔、地位等。“传承”,更替继承、传递、接续,一般指承接好的方面。“位居”,在一个等级标准中占有或维持一个相对位置,强调的是状态。“跃居”是跨过某个阶段,跃升到某个地位,强调的是动作。)
4、答案C(A项“炙手可热”本语意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贬义词。B项“目无全牛”的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C项“不赞一词”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有时也指一言不发。D项“当务之急”意为“当前急切应办的事”,句中和“目前”语义重复)
5、答案A(B项“污染程度日益发展”中“污染程度”和“发展”搭配不当;C项缺主语,去掉“由于”;D项“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杂糅。)
二、社科文阅读
6. C(“从未间断”不正确,可参考第四段最后一句话)
7. B(原文没说“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国之大典”是从唐)
8. B(中国历代帝王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有误)
三、文言文阅读
9、答案B(与:名词,依赖的人)
10、答案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递进。C①介词,趁机;②介词,依靠。D①介词,根据;②介词,因。)
11、答案B
12、答案D(“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错,文中“故”字说明徐铉已死,“弹劾”无据。)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已故的散骑常侍徐铉奉(宋)太宗的命令撰写《江南录》,当写到李煜亡国的时候,他不谈君主的过错,只按历代存亡的旧例来谈论这件事。这虽然愧于实录,但在(遵守)《春秋》臣不言君过之大义上,徐氏的写法算是恰当的。
但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时,(国君)一定有大的恶行,恶行没有比杀害忠臣更大的。国君即使无道,但如果不杀害忠臣,(那么)虽然不会得到大治,但也不至于亡国。商纣王做国君,残暴到了极点。周武王在孟津巡视军队时,诸侯都请他去讨伐纣王,武王说还不行。等到听说杀了王子比干,然后知道商纣王要灭亡了,所以一发兵就取得了胜利。季梁在随国当政的时候,随国虽然十分混乱,但楚国却不敢攻打它。虞侯因为没有采纳宫之奇的意见,晋国才有了要得到璧玉而假装借路的计策。这样说来,忠臣和国家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忠臣在则国在,忠臣被杀则国家也跟着灭亡。
我从小时起,就听说过南唐的臣子潘佑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当时大宋趁机派兵前来征讨,历数南唐后主残杀忠臣的罪过。等得到潘佑上谏李后主的表章,拿来看,言辞和用意都十分正直坦率,这是忠臣的言论呀。我的诸位伯父叔父以前有很多做过南唐的官员,他们说到南朝的事情十分详细,我(从他们那儿)听到关于潘佑的死因应该是可信的。既然这样,那么李煜的灭亡,就不是平白无故的。
现在看徐铉的《江南录》中写潘佑的死,极像是胡编乱说,与我过去听说的很不相同。不止是对潘佑的死,其他被杀的人,(《江南录》认为)都是因为犯罪而被处死,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如果用商纣王和随国国君的旧事来衡量这件事,那么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一定有滥杀忠臣之事,由此我确信潘佑是无罪而被杀的,这一定是徐铉隐瞒了事实的真相。
凭什么知道它一定是这样的呢?我是根据人之常情推知的。一般说来诋毁是由嫉妒产生,嫉妒是由己不如人产生的,这是人之常情啊。我听说,潘佑和徐铉都是李煜的臣子,并且都以有文采学问被称道,十余年间在朝廷争夺名位。在李氏王朝危机之时,潘佑直言相谏,徐铉却不上一句谏言。在潘佑被杀时,徐铉又不能极力劝谏,最终使自己的国君落了个杀忠臣的罪名,遭到灭国之祸,这都是徐铉的缘故啊。徐铉害怕这个过失被人知道,又为贤能比不上潘佑而羞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臣行为而以其他的罪名诬蔑它。从(对待)潘佑的事来看,其他被杀的人,也能够推知(其他原因)了。唉,如果真有这样的事的话,我认为徐铉不只事大大的诬蔑了忠臣,他对我们大宋君主的欺骗不也是很严重吗?
四、
13、翻译(10分)
(1)我知道潘佑的死确实是无罪被杀,这是徐铉隐藏了事实真相罢了。(3分。“信”、“匿”、句意各1分。)
(2)大抵诽谤由嫉妒产生,嫉妒由不能超过别人产生,这是人的常情。(4分。“大凡”“毁”“胜”、句意各1分。)
(3)徐铉害怕这个过错,并且又以自己的美德比不上潘佑为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义而用其它罪名诬蔑他。(3分,“耻”、“善”、状语后置各1分)
14、诗歌鉴赏(8分)
(1)气温变暖,山岩尚寒,小草刚刚发芽,泉水开始涌动。(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2分,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不给分)表达了作者春游之乐和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却无所作为的愧疚。(2分,每个要点1分)
(2)“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飞翔跳跃的欢快情景;(2分)“柳重”,传神地写出春雨过后柳枝湿润、颜色更绿的风姿。(2分)
15、名句默写(6分,每句一分,错一处整句不得分)
(1)悟已往之不谏     (2)渺沧海之一粟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4)诲人不倦         (5)海日生残夜       (6)岱宗夫如何
五、语言运用
16.(4分) 答案示例:(每句1分)
对显示器:别人盯着你看,证明你在被关心
对鼠标:被人攥在手心,何尝不是一种温暖。
对键盘:常常被人敲打,才能时时保持警觉。
对主机:被人按了“肚脐眼”,换来的却是生命流动的感觉。
17.⑤④⑥②③①    (4分,错一处不得分)
18.博客是一种内容按时间排列,并且不断更新,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交流,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的网站管理系统。(4分,前后定语顺序如乱,请适当减分)
六、现代文阅读(18分)
19.①内容上:叙写作者认为长期住在国外是不幸的事,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异国,却仍深深地眷恋着祖国故土的真挚情感;②结构上:引出下文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为后面的抒情议论作铺垫。(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①培养了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②学到了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③感悟到“人要忠心”的教诲;④懂得了受苦可以净化心灵的道理。(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1.(1)故土人民热爱生活、内心纯净的品质一直影响着我,鼓舞着我。(2分。意思对即可)(2)我被私心杂念所包围,迫切希望得到指引来摆脱苦恼,净化心灵。(2分。意思对即可)
22.①对祖国、家乡的眷恋挚爱;②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平凡而纯净的人们的感激与赞美;③对做一个热爱生活、忠心耿耿、心灵纯净的人的渴望与追求。(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参见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评分标准


>>点击下载完整版      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